慕之秋 :
一、輪圈種類:1. 輪圈從材料來分主要有:
鋼製輪圈和鋁合金輪圈(Alloy wheel),另外日本還有外觀新穎的塑料制輪圈,不過還未普及,目前暫時只用於微型車。在改裝市場裡最流行的輪圈當然是鋁合金輪圈,以往滲鎂技術還未普遍的時候,有些輪圈強調是鎂合金製造,現在已經不用再強調了,因為大多數的改裝輪圈都己加滲了鎂元素,而且由於採用了鍛冶技術(Forging) ,現在高檔的鎂鋁合金輪圈比純鎂合金輪圈更輕而硬。鎂鋁合金輪圈除了美觀之外,另一個主要優點就是重量輕。輕輪圈的旋轉慣性較鋼製重輪圈小得多,所以裝上合金輪圈可令汽車的加速、剎車、轉彎都更加靈敏,就像我們脫去笨重的皮鞋改穿充氣的超輕跑步鞋去跑步一樣,輕的輪圈會讓發動機提速更爽,所以有車輪減輕1公斤相當於車身減輕5公斤的這種說法,這可一點也不誇張。
除了在平坦公路上的性能表現外,輕的輪圈還可讓顛簸路面上車的舒適性提高,因為車身的平穩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簧載質量(Sprung weight-即指車身)與非簧載質量(Unsprung weight -即指車輪和搖臂等)的比值,簧載質量與非簧載質量的比值相差越大,乘坐越舒適。而且,由於車重對於車的平地加速、剎車、轉彎性能都有負面影響,所以車身在減重之餘,非簧載質量總是越輕越好。此外,鎂鋁合金輪圈還有散熱好的優點,一方面是因為鎂鋁合金這種材料吸熱和散熱都容易,可把剎車盤傳過來的熱量吸收,再散發在空氣中,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合金的強度大,輪輻比較窄,可以留出更多的空間用以通風並容納大型的剎車鉗和剎車碟。
2. 輪圈製造方式分類:
合金輪圈從製造方式來分,主要分為鑄造(Casting)和鍛造(Forged)兩大類,鑄造又分為重力鑄造(Gravity Casting)和低壓鑄造(Low Pressure Casting)兩種。重力鑄造是把液態的合金倒進鑄模裡冷卻成型,由於製造過程簡單,鑄模耐用,成為成本最低的製造方式。低壓製造是用不大的壓力把液態合金壓進鑄模裡,令分子的分佈平均,少砂孔,造型可以更複雜和精緻。
鍛造的輪圈是利用幾千噸的壓力把一塊合金壓成輪圈的外形,生產成本比起鑄造的要高。因為高壓的緣故,合金分子之間的間隙縮小,相互作用力大,所以整個輪圈只需較少的材料就能達到足夠的剛度,整體重量就更輕。
近年在亞洲由於幾間輪圈廠的大力推廣和贊助賽車運動,令很多人認為鍛造的輪圈比鑄造的輪圈更好,但實際上鍛造和鑄造的輪圈在性能上各有優勝之處。鍛造的輪圈雖然剛度大,卻有脆的缺點,在受到猛烈的撞擊後容易完全斷開,而鑄造的輪圈受到撞擊後會彎曲,不易斷裂。如果在高速公路上碰到一塊磚頭的話,彎曲車輪的可控性相對大一點,可以讓車比較安全地停下。由於歐洲人更注重安全性,因此歐洲車更多採用鑄造輪圈。又因鑄造輪圈的剛度較小,歐洲普遍採用「熱處理」(Heat Treatment)工藝對輪圈進行加強,即把鑄造出來的輪圈加熱和快速冷卻,反覆幾次,讓輪圈變得剛度更強而且富有彈性。世界啦力賽(WRC)中就有很多賽車選用這種工藝製造的鑄造輪圈。
3. 輪圈從結構上來看可分為一件和多件的結構:
多件的輪圈即外框和輪輻分開製造,再用螺絲固定,它們是目前國內能夠購買到的改裝輪圈一。它的出現其實是由於20世紀70年代以前的落後製造工藝所致,其好處是一方面製造容易,因為外框可用鋼片捲成;另一方面方便維修和多型號互換,比如同一型號的輪輻可配寬窄不同的外框,令生產成本進一步降低。到了現在,多件的輪圈因為零件數多,生產工序多,而且外表看起來有精密、高貴的感覺,所以價格比一件式的輪圈還要貴得多,但多件的輪圈通常更重,而且剛度比不上鍛造輪圈。選擇哪種輪圈就要視乎你的個人喜好和考慮因素了。
至於如何分辨輪圈的製造方式,其實大部分品牌都有鑄造和鍛造的產品,有些輪圈上用forge、cast、heat treat之類的字眼註明生產工藝,若沒有標注,那麼就在店內多拿幾款相同尺寸的輪圈,用手感覺它們的重量,輕的是鍛造輪圈,重的就是鑄造輪圈。
若用家非常注重高性能或者覺得車本身的馬力太弱,那麼可選用鍛造的輪圈,若車多半只用來乘坐,是一部單純的運輸工具,那麼選鑄造輪圈比較適合。
二、輪圈選購注意事項及幾點數據的解釋:
1. 輪圈尺寸:
在輪圈改裝的整體尺寸方面有Plus One、Plus Two的說法,意思即是在原廠輪圈基礎上把輪圈直徑和寬度同時加大1英吋或同時加大2英吋,比如原廠使用14×6英吋的輪圈配205/70 R14輪胎,Plus One即是用15×7英吋的輪圈,配上215/60 R15的輪胎,就能達到既加寬輪胎又保持車輪直徑不變的目的。同理,Plus Two即是用16×8英吋的輪圈配225/50 R16的輪胎。
這裡有一個計算公式給大家參照:輪胎直徑 = 輪胎寬度×扁平率×2 + 輪胎內徑(也即是輪圈直徑)。無論Plus One還是Plus Two,只要保證輪胎直徑變化不大,都是可以接受的,當然你計算出來的輪胎尺寸最好是市面常見的,比較方便購買啦!
2. 輪圈偏移度:
輪圈的另外一個尺寸參數是Off-Set。如果輪圈安裝底面和輪圈中線在同一個平面,Off-Set就是零;如果輪圈底面偏向外側,Off-Set就是正值;偏向內側則時則為負值。不同車的原廠Off-Set可能不同,這是廠家設計汽車時決定的,比如越野車通常用接近零的Off-Set值(甚至是負值),轎車則通常都是正Off-Set的。改裝時,選用較小Off-Set的輪圈可讓車輪向外移,使車看起來更威猛,比如Off-Set 45改成35,車輪就向外移動10毫米(若把35改成45則車輪內移10毫米)。相應地,如果把越野車的Off-Set 0改成-20則車輪會外移20毫米。
但是,當你考慮換輪圈更改Off-Set前,必須清楚這會給車的性能帶來三方面的影響:一是車輪向外移之後,由於槓桿比的改變,懸掛就會顯得軟了;二是車的轉向特性會發生變化,增大了前輪輪距,會增加轉向不足的特性;三是更改輪距可能造成輪胎偏磨、方向盤沉重、甚至方向顫抖的情況。
Off-Set值的大小跟能否容納大剎車鉗並沒有直接的關係,Off-Set值相同但輪輻形狀不同的兩個輪圈,可能有一個能容納大剎車鉗而另一個不能。購買輪圈時最好還是把車帶過去試裝,不要只看數字跟舊輪圈相同就買回去,退換都是很麻煩的事情。
3. 安裝尺寸:
PCD值通常寫成4×100 或5×114.3等,表示螺絲孔連成的圓圈直徑為100毫米或114.3毫米、上四顆或五顆螺絲。這不需要擔心,只要買輪圈時把車開過去試裝,能裝進去就一定不會錯。
4. 輪圈的大小:
一般來說較寬的輪胎/輪圈組合可以給車子帶來更好的操控性,但直徑較大的輪胎/輪圈組合卻沒有什麼好處,反而會增加車子的非簧載質量。在賽車運動中選用大輪圈的好處是可以配置較大的剎車卡鉗和巨型剎車碟,以提升散熱效率和剎車效能,但如果您的剎車碟只有10英吋不到,而且又不打算選用一款外露剎車系統的輪圈的話,我建議您選購輪圈時最多Plus One就可以了,因為Plus Two以上的大輪圈會令你自曝其短(看到難看的原廠剎車卡鉗和碟)。
三、閱讀輪胎的標註:
子午線輪胎(Radial tyre)的規格包括〈寬度〉、〈扁平率(Aspect ratio)〉、〈內徑〉和〈速度極限〉符號。
比如標注為P195/65 R15(91V)的輪胎(這裡僅介紹最常見的輪胎標注方式),P表示這輪胎用於一般的載人汽車,寬度是195毫米,扁平率65%,是子午線輪胎(用R表示),輪胎內徑是15英吋,每條輪胎最大承載615公斤(用91表示),最高時速是240公里/小時(用V表示)。有些輪胎的標注沒有斜槓,則寬度是以英吋表示的。非子午線輪胎以B或D代替R字。
輪胎裝上標準尺寸的輪圈並充氣後,胎壁高度與輪胎寬度的比值稱為〈扁平率〉。扁平率對輪胎的性能有很大影響:扁平率較大的輪胎在顛簸的路面上有較好的舒適性;而扁平率較小的輪胎與路面有較大的接觸面積,具有較大的胎壁剛度,因此在硬質路面上有更好的抓地力和敏銳的反應,但舒適性較低。
換用不同扁平率的輪胎時,要注意保持輪胎直徑不變,輪胎直徑可以利用胎壁上的尺寸標注計算出來,公式是:輪胎直徑 = 輪胎寬度×扁平率×2 + 輪胎內徑。比如尺寸為205/70 R14的輪胎,輪胎寬度是205毫米(8英吋),扁平率是70%,輪胎內徑是14英吋(356毫米),所以輪胎總直徑 = 205×0.7×2 + 356 =643毫米(25.2 英吋)。
選購輪胎時還應留意其它標注。若輪胎標注有M&S或M+S,表示適用於泥地和雪地(Mud & Snow),通常在冬天下雪的地方使用。TUBELESS表示無內胎(俗話叫真空胎),TREADWEAR則是表示磨損壽命,數值越大表示輪胎越耐磨。
除非因為特別原因,否則同一輛車的所有輪胎應該是相同尺寸、同類花紋、相同速度極限、磨損程度相近的。假如需要混用,要遵守以下原則:一、在同一條輪軸兩側一定要裝相同型號、磨損程度相近的輪胎;二、不要選用速度極限和載重指標低於原車標配的輪胎,所有輪胎的速度極限必須相同;三、如果子午線輪胎和其它輪胎混用,子午線輪胎裝在後軸;四、如果不同寬度的輪胎混用,較寬的輪胎裝在後軸;五、高性能跑車如果換裝M&S的輪胎,則一定要四條輪胎同時換。
最後要提一下的是大家可能會在賽車場上看到一些專業比賽用輪胎,它們所用的標注和民用車不同,比賽用胎的標注用直徑數字代替了扁平率,因此標注由常用的200/50/15變為200/580/15或20/58/15 (mm和cm的分別)。這主要是方便賽車隊知道胎的直徑來調節輪胎/變速箱/終傳率的綜合比例,以便賽車的馬力能在不同長短的賽道上均能全力發揮。
- 關鍵字 : 輪圈, 輪胎, 扁平率, 鍛造, 鑄造, 輪胎寬度, 輪胎內徑, 非簧載質量, 標注, 子午線輪胎, 多件, 剛度, Casting, 鑄造輪圈, 鋁合金輪圈, 輪胎直徑, 車身, 製造方式, 後軸, 寬度
0 0
2009-02-02T10:42: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