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之秋 :
在门诊时,常有许多患者询问∶「医生,我是冷底吗?」「我 合进补吗?」到底什麽样的情形我们会把它归类为寒性体质呢?中医所谓的寒症,有内寒及外寒的区别。外寒为感受风寒著凉,或是饮食寒凉,或是多处於寒凉湿地而造成,多为局部或短暂的影响。内寒则为人体本身阳气衰退,失去正常的温暖作用,致使所谓的「寒从中生」,但两者本身又会互相影响,互为因果,如虚弱之人,阳气不固,不能抵御外来寒邪,而外来寒邪,侵入人体後,易伤人阳气,更加重内寒的现象。
寒症,有以下几种特质可加以辨别∶
(一) 全身性寒象∶ 表现出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脸色苍白暗滞,喜欢温暖的饮食及事物,口不渴、或口渴也不喜欢喝水,饮食不易消化,腹胀恶逆等现象。
(二) 寒 则痛,其患处表现出剧烈疼痛,并且得温热可减轻其疼痛。
(三) 古书言「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於寒」,在临场上表现痰液清稀,小便透明而长多,大便水泻或完不化,鼻涕如水状,都是属於寒症。
(四) 寒邪常与风邪同时感受,称作风寒,与湿邪同时感受,称作寒湿,甚而风寒湿夹杂交错,使病况更为复杂。
寒症临床上常见的病症治法,可简述如下∶
(一) 外感风寒邪∶可见头痛,全身痛、畏寒、发热、咳嗽痰白稀,鼻流清涕等症状,治疗宜疏散风寒,宣肺解表,常用之方剂如荆防败毒散、桂枝汤麻黄汤等。
(二) 寒痹∶ 痹症以风、寒、湿三种邪气交错而成,以寒症较明显者称为寒痹,临床表现为在肌肉或关节处出现剧烈疼痛,并常兼有强直,僵硬,而影响正常的关节活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应温经通脉散寒,方如三痹汤、当归四逆汤等。
(三) 寒痛∶一般指的是胃及腹部的寒性疼痛,特徵为疼痛多急骤而剧烈,常在受?或饮食生冷後发生,痛处喜按,愈冷加剧,热敷可减轻,并常有呕吐清水,大便清稀等兼证,治疗以散寒止痛为主,方剂如安中散、良附丸、吴茱萸汤等。
(四) 寒泻∶可见之症状为大便清稀如水样或夹杂有未消化之食物,喜热饮、四肢冰冷、精神倦怠。治疗应温中健脾散寒,方剂如附子理中汤、四神丸等。
除了以上所提到寒症的病症外,其他很多疾病都夹杂有寒象的辨证,如妇女长期带下不愈,而带下色白而清,腰部冷痛,经期疼痛属寒者,虚寒性头痛等,居可运用温中散寒的治则加以治疗,现代医学因无寒热之辨证法则,故对於此类病症都只能运用止痛药治标,暂时减轻痛苦,而无法根本改善原因,所以这类的患者,中医的治疗确实是相对有效的方式。
寒性体质之人,日常饮食要尽量避开寒凉食物及冰冷饮料,多吃属性属温热性质之食物,以下提供常见之食物属性以供参考。
(一) 属温热性质之食物∶ 香辛之调味料如辣椒、胡椒、姜、韭菜、蒜、肉桂、八角等,另外如酒、羊肉、鳝鱼、海参、羊奶、荔枝、龙眼、樱桃、榴?、糯米、红糖、胡麻油亦是。
(二) 属寒?类食物∶螃蟹、蚌蛤…等海鲜,西瓜、橘橙、杨桃、番茄等水果,竹笋、丝瓜、苦瓜、大白菜、白萝卜、莲藕、白笋等蔬菜,另外如蜂蜜、茶叶及民间所谓退火之青草茶均属之。
以下介绍几种针对寒症体质的人的常用的药膳,均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一) 当归生姜羊肉汤∶ 切片羊肉半斤至一斤,当归一两,生姜五两,先将当归及生姜熬煮一个小时後,加入羊肉煮熟,酌加盐及米酒调味即可,此药膳可 用於虚弱、四肢不温等一切虚寒体质均有益处,经常服用可改善寒症体质。
(二) 十全大补鸡∶人参2钱、黄耆3钱、肉桂1钱、熟地4钱、炒白术3钱、川芎2钱、当归4钱、酒白芍3钱、茯苓3钱、炙甘草2钱、枸杞3钱、红枣4钱、故纸花0.5钱、乌骨鸡一苹,上述药材洗净先行炖煮一小时,加入鸡肉煮熟後,以盐及米酒调味即可,这是冬季补身最常用的一道药膳, 用於气血俱虚、精神倦怠等寒症体质之人。
(三) 参耆附子粥∶ 高丽参2钱、熟附子1钱、黄耆5钱、红枣5钱。药材加水煎煮1-2小时,取药汁,再加入100克之糯米熬煮成粥,加入 量红糖食用, 用於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者。
(四) 胡桃仁炒韭菜∶胡桃仁2两、韭菜半斤、麻油 量,胡桃仁泡软後以麻油炒至色黄,加入韭菜炒柔调味食用,可 用於肾阳不足虚寒之人阳萎遗精,女子带下。
寒症是中医的八纲辨证中的一环,中国人是一个爱进补的民族,往往容易因寒症中的一个症状如手脚冰冷,而将自己归类於「冷底」,大量的以温补的药膳来进补,殊不知寒症的辨证是非常复杂的,往往会出现「真热假寒」,「上热下寒」,「外热
- 关键字 : 食物, 寒症, 辨证, 精神倦怠, 现象, 常用, 夹杂, 四肢不温, 中医, 龙眼, 鼻涕如水状, 鼻流清涕, 黄耆5钱, 黄耆3钱, 麻油适量, 鳝鱼, 高丽参2钱, 香辛, 饮食寒凉, 饮食及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