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個都不會 :
近年联合国关於都市化的报告指出,1950年,全世界只有30%人口生活在城市,2014年这一比例已升至54%,到2050年,2/3人口将全部居住在城市。越来越多人居住在城市,收入水准也逐渐提升,但金钱上的富足是否能带来心灵上的快乐?中国社会认为「现代五子登科」就是∶银子、妻子、孩子、房子、车子。现代生活圆满的想像,除了住所、就在拥有一台自己的车之上,有一台车,好像一切操之在我,但在大城市里「有车」却不如想像中的圆满幸福。
首先,有了汽车要考虑的不只是多了一笔昂贵的支出,在拥有车之後,还有随之而来每年需要缴纳的牌照税、燃料税、维修保养费等等,在大城市里拥有汽车,还要考虑停车费的问题,大台北地区的车位租一个月3500元算便宜的了,买一个车位还动辄150丌到350丌。
网路上就有省钱达人计算,多了一辆车平均一年需要多支出平均18.4丌元以上,拥有一台车要多花那麽多钱,为什麽大家还是会想开车?
幸福的定义因人而异,在城市对人产生的各种心理影响中,最重要的就是环境如何缓和我们与旁人的关系。在城市中,如何移动成为一个大学问,如果用人数多寡来判断各种移动的爽度高低,那麽开车摆明了是第一名。开车不仅是一种身分地位的象徵,对於年轻男性更是一大诱惑,蒙特娄的研究者发现,男大生花一小时开名贵跑车,睾固酮就会在脑暴开,超嗨。
但若一旦遇上塞车,就会让人们身上的「肾上腺素」火力全开,人长期泡在这样的贺尔蒙中,脑细胞会受不了压力而爆掉。这也是为何都会区的公车司机比其他行业更常生病。事实上,一般人一旦通勤时间超过16分钟,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就会下降。
二十世纪城市之所以不快乐的一大主因,正是因为「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规划。除了买车、养车成了有车阶级一大笔负担外,也使得我们赖以为生的街道变成一个不安全的地方,这样的不安全感正是来自於允许私家车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文化造成的,而城市设计越是提供优於用车的空间,就会让车流量越加膨胀,都市就只能继续配合发展 合车用的环境。
丹麦建诛师扬盖尔说的好∶「当你替特定的交通工具设计道路,道路上最後就会都是这种移动方式。」可是,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都拥有车,「以汽车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忽略了除了汽车拥有者外,其他用路人的生活尊严。
美国作家珍.雅各在她1960年代的著作∶《伟大城市的诞生与衰亡 美国都市街道生活的启发》就曾指出,美国的汽车文化建立於20世纪初汽车产业对当局政府的大量游说,进而影响世界各地,直至今日我们仍深受其害。
美国社会倡导的郊区生活圈,也让许多人习惯长时间开车到市区工作的通勤方式,根瑞典Umea大学的研究人员针对200丌户家庭的纪录,发现当一个伴侣每天通勤时间超过45分钟,夫妻 婚的可能性就会高出40%。
在道路空间属於所有人的荷兰,调查显示,通勤方式中最快乐的是骑自行车的族群。
只要我们运动的时候没有受到威胁,那麽以人演化的角度来说,我们毫无疑问是「越动越聪明,越动越开心。」大家会不想走路、骑单车通勤,不只是因为「懒」,而是因为我们的移动是被「设计」的。
你也住在车流量很高的社区吗?想想自己家里附近的生活环境,为何大安森林公园附近房价那麽高,为何中和、永和上下班时间路总是挤暴?你想过社区里的交通流量,影响社区的社交生活有多大?
除此之外,环境也会受到噪音影响,会被汽车喇叭和警消声音制约,一旦听到这些声音,就会提醒自己有危险,车流量大的社区越容易受噪音影响;另一方面,在车流越少的社区,你和社区邻里的互动越多,生活起来就会更舒服,正是因为对社区内人们「信任感」越高,人们越容易感到幸福与满足。
就空间的影响而言,人占用道路的空间是最小的,塞车正是因为所有人都使用了超出自己所需的空间来移动,再怎麽小的车子,停在路上也需占用四坪左右的空间。道路作为城市这个有机体的血管,若交到公开市场的手上,最後一定是马路成了私家车的天下,而这样的血管恐怕会让城市缺氧加上营养不良。
- 本文由作者宣告为原创文章, 为尊重著作权, 未经作者同意请勿任意转载
- 关键字 : 空间, 城市, 因为, 这样, 车子, 美国, 环境, 城市规划, 不只, 麽高, 麽开车摆明, 麽多钱, 麽以人演化, 骑自行车, 骑单车通勤, 马路成, 首先, 雅各, 除此, 问题